首页 > 重生之商女好嫁 > 第八十四章 终老

我的书架

第八十四章 终老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  “很多年前,我也跟你这么大时,有个江湖侠女梦。不过才练了三个月落英掌,就一心要找把合适的兵刃来搭配。当时觉着含章这个名字最好听,所以选了它。”曹锦依双眸华光潋滟,透过这李府小院的低矮屋檐,她仿佛遥望着回到了红墙宫宇里的亭台楼阁,那里曾遍布她欢快肆意的足迹,那里曾是她最好的青葱岁月。

  曹锦依沉默良久,青妍怯怯不敢吱声。

  曹锦依气度高华,睥睨天下英豪,不屑当前权贵。

  曹锦依博然大家,饮食起居自有章法,日常器物华贵不下王侯。

  曹锦依的落英掌心法一大部分来自前朝内廷的珍藏,连胭脂方子都来自前朝后宫。

  曹锦依对宫中所藏的《禹贡地域图》,《元和郡县图志》、《方舆胜览》、《元丰九域志》、《洛阳伽蓝记》耳熟能详。

  曹锦依深通各类典史,更对当前朝局了然于胸。

  曹锦依在自己最钟爱的小徒弟面前并未刻意掩藏什么,之前种种踪迹,青妍并非全无所觉,只是不愿去深想深究。

  在她身前的曹锦依今日穿着一袭天青色浣花蜀锦暗字回文广袖深衣,广袖宽大,深衣曳地,除了一条墨蓝色织锦金丝腰带别无装饰。不见奢华靡费,但觉华贵典雅,明明透着精工细致,但若不仔细看,又只觉得通体气派,而看不出究竟是哪个细节的好。

  望着她那清雅端庄的侧脸、脊背间透露的与生俱来的雍容大气,哪怕是世宦大家也出不了这样的人物,一切昭然若揭。

  “孩子,你怕了吗?”曹锦依站定身姿,回过头,唇角含笑,却眸光深沉。

  “不,我只是担心你。”青妍没有半分犹豫,上前两步,毫不怯弱地回望曹锦依的眸光。前朝早已作古,早几十年前就再无所谓前朝余孽出现。如果曹师傅有心纠缠,就至于隐姓埋名于此。只不知她当年经历多少磨难,才躲过这么多年的风雨。

  曹锦依的笑意顿时从唇角蔓延到眼角,以至于整个脸都光耀起来。

  “好孩子,你我有缘分。师傅喜欢京城,喜欢你。以后我就老死在这里,所有的事情都会随着我的老死而终结。”曹锦依抚着青妍的长发,一字一句道。

  青妍明明该宽慰曹锦依放下往事、放下恩怨,但又有悲意忍不住浮上双眸。

  “那,那我把含章还给你吧,好防身用。”

  “胆子不小”,小徒弟的孝心总是让人欢喜,曹锦依又恢复了之前谑笑模样,一手戳了戳她光洁的脑门,笑道“弄丢了含章,就不怕赵王治你个大不敬?”

  “师傅你就收下吧”,青妍摇着曹锦依的宽袖,“既然送给我,那就是我的,他管我怎么处置呢?”

  曹锦依笑着摇摇头。

  “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。从前朝落到本朝,绕了个圈,它又回到我徒弟的手里,我很开心。”曹锦依不以为意道,“在这件事上,我和那个赵王的心是一样的——希望它保护好你,希望你用好它。”

  “嗯。”青妍认真地点头道。

  话说青妍这边每日愈发练武不辍,时间过得着实飞快,还没等她把五招落英掌变幻学会,就已经到了秋闱发榜的日子。

  那天夜里,二房吴氏和姑奶奶李氏这边通不曾睡着。念了这许多天菩萨,终于要见分晓。

  第二日恰逢二房李四才休沐,李四平也不曾出门,一家人都只守在家里,等候发榜消息。李四才虽心中有数,李四平也大概知道,但科考之事,成绩不曾出来,谁能说的定呢?关乎本家前途,关乎李府前程,兄弟二人饶是饱经世故,也是淡定不起来的。

  这日一大早,李氏已差了周立带着两个精明的识字小厮前往贡院那看榜。志成如今也知道长进,替家里分忧了,也带着一个小厮前去探问消息。

  余下诸人尽都围坐在大厅喝茶,俱都没有声音。

  下人们也颇为识趣。今日能不能得几吊赏钱,端看两位少爷的表现了。

  若是少爷们没考好,自己又没个眼力见,惹得老爷太太们光火起来,赏钱没有,板子倒是有的。因此也俱都轻手轻脚。

  所有人中唯有青妍最是淡定。表哥纪尧中举,而堂兄志清落地,今日这发榜应是没有疑问的。

  前世的诸多事情已随着在此世的时间变长,慢慢淡去,许多细节只剩下朦胧一片,也就这少数几件印象深刻的尚留一些眉目。她清楚的感受到自己对前世记忆的正日益模糊,但内心却随着功力的渐长,眼界的开阔而日益安定。

  青妍悠悠得喝着茶,因事不关己,格外淡定。又因为人情使然,便勉力凑出几许关切,显得既端庄又亲切。

  一旁坐着的姑奶李氏眼底一片乌青。儿子的前程就将今日揭晓,昨晚的辛苦难挨是可以相见的——幸好另一侧的陈氏一般模样,倒也不显得她小家子气了。

  看着一旁侄女的青春好模样,抬头见上首稳稳坐着的长兄、长嫂,联想起前些日子长嫂对志尧婚事的挂怀,心中不禁又升腾起几许热望。

  长兄、长嫂对自己是再没有可说的。

  昔日在汉阳没着落的日子里,也唯有长嫂给自己寄过几身小衣裳,并几个小金银锞子。东西虽然不多,却也让自己当时狠哭了一场——娘家终究还是有人惦记她的。

  及至这次来到京城,长嫂更是毫不见外的将自己收留在家里。而纪尧读书有进益,乃至能参加此次秋闱,也多赖兄长之力。

  这孩子心气高,虽不作声,但自己晓得他是有大志向的,很不愿寄人篱下。

  舅舅家再好,舅母再是和气,也不是自己家。更兼贤愚有别,李府这多么下人,嫂子管束的再严,也总有捧高踩低的。

  他虽一心向学,但也总难免有些许口声传到他耳朵里。为而私下无人时,很跟自己提过,待自己举业有成,情愿租赁一间小屋,也不愿再继续叨扰舅舅、舅母。
sitemap